第499章 孽海报应困人王,天功作桥德为索(2 / 4)
慢改良引导陶艺、纺织、饮食等各行各业,将蛮荒的人类引导向文明。这是神灵对凡人代代祭祀的回报。
“凡人的目光只观朝夕,神灵的目光可视千年。”
“为了人的延续,秩序与道德是必然存在的理。”或改或易,随时代不同而变化,但秩序一定存在。
这就是人道。
“所以神君认为,顺应人道,维系人道为善?”庄帝立刻抓到佑安神君的话中漏洞。
清泓暗道不妙:承认维系人道为善,那作为人道象征的人王,岂非至善?不行!不能让康帝顺利脱罪,不然地府秩序何存?
随着庄帝的话,龙庭一系众人面露得色扫视众人。
玄门诸仙和诸神脸色变化,马上思考应对之策。
“咳咳……”清泓轻轻一咳嗽:“人道乃森罗万象之道,但凡天地有情众生俱在人道之列。毛羽鳞介蠃,皆无例外。所谓人王,不过苍生百相之一。细一归类,仍在善恶二元之中。”
清泓这一说,自然绕开“人王代表人道”的话题,重新转回善恶之论。
冲虚道主瞬间明白他的心思,说道:“我提倡善恶相抵。不过要把天功和人德两分,天功抵消天道业力,人德抵消人孽业力,这样如何?”
另一位仙家立刻反驳:“哼!如果可以赎罪,可以用功德抵消业力,那天底下岂非杀人者反而是最修功德道的人?怕是天底下的杀人犯,都要谋取一身功德了吧?”
龙庭一方的某位讼师马上说:“如果一个人因为作恶而行善,从根本上也让世界上的好事增多,弃恶从善何尝不是正道?”
“黄口小儿,岂不闻‘有心为善非善也?’”
“仙师指的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吗?但这样一来,岂能体现善恶之别?”讼师慷慨激昂:“人王于人间立道定律,凡拾金者,可得三成作酬。在此律之前,多有人拾金而自藏。但自从这一律法颁布后,经常有人将所得之物还给失主。难道仙师认为,这种主动做好事的人,不应该褒奖?”
清泓莫名的,想到前世“子贡赎人”的故事。
鲁国有律,救赎国人,可得赏金。子贡赎人而不受赏,被孔子怪罪。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这讼师所指,便是教化之意吧?”
世人常愚,达不到圣人的高度,自然不能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要求。需要一步步慢慢引导。告诉他们,行善积德可以消罪,或许能让人间风气随之一正。
转轮王默默点头,昔年地府十位大君建立审判制度,便是为了引导凡人行善的风气。
“凡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如果他们因为畏惧地府惩戒而不断做善事,其实对人间教化大有帮助。”另一位神灵有所意动。比起神道和康帝的意气之争,如果能让人道进一步发展,这才是头顶大事。为此,他愿意暂时放下个人恩怨。
“这么说,阁下也倾向于善恶抵消?”
“差不多吧。”
五毒神君看看四周,不少神灵露出类似的表情,于是他开口:“说起来,来地府之前我看到一件有意思的事。”
神君清清嗓子:“我来之前,见一群民众抓住一个杀手,想要将他砸死。据说是此人杀死一位乐善好施的大善人,所以被善人恩惠的民众准备为恩人报仇。”
一位阴王先帝皱了皱眉:“知恩图报,这是好事。”
神君:“但细一追问,才发觉其中内有隐情。”说到这里,神君卖了个关子,扫视在场众多地境高人:“诸位猜猜,这其中的隐情是什么?”
玉罗刹一琢磨,女王陛下嫣然一笑:“莫非是对善人怀恨在心之人看不惯他行善,所结下的仇人?”
“虽不中,亦不远矣。”
清泓心中微动,莞尔道:“莫非那善人原是一个假善人。和杀手亲眷结仇,夺了他家的家产,害了他家人性命。后半生用杀手家的钱财行善,因此被杀手复仇?”
“道友果然聪慧,正是如此。那善人前半生本是一个盗贼,因为在山中杀了数百商人旅客,夺了他们钱财作威作福。那杀手正是其中一位商贾的儿子。后来强盗心中有愧,便将钱财拿出来行善,恩惠一方百姓。民众对他感激不已,更有甚者为他立下长生牌位,日夜香火祭祀。若不出意外,百年之后也是我等同道,共尊神坛之上。可惜,他被杀手害死,魂魄归入地府。诸位以为,这杀手该不该怪罪,而这所谓的强盗善人,又该怎么处置?”
阴山神女听后,悄悄问四面王。四面王法眼往鬼门关一看,默默点头。的确在鬼门关入口,有一个这种遭遇的“善人”。他一脸迷茫,正带着一身功德金光和杀伐之气走向鬼都。
太清宗主沉吟道:“这种人……如果用善恶抵消,恐怕对那杀手家眷以及其他无辜枉死之人不公。但如果不用善恶抵消,那他的功德怎么算?毕竟后半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