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0节(1 / 2)

加入书签

现在骑在马上也没有那么紧张和恐高了,毕竟被他背了一十多次。

马儿确实是很乖巧温柔。

她坐在马上不敢用力,骑师让她放松。

骑师:“你紧张,马就更紧张。

你放松,它才高兴。”

她说:“我怕压着它。”

骑师:“你在它背上就像只小猫一样,它不嫌你重。

你跟它玩,跟它跑一跑,它才开心。”

她说:“先走吧,先走一走吧,明天再跑。”

骑师笑了:“顺利的话下午就可以跑了。”

这么快?!

骑师的动作确实很快。

一圈告诉她马的性情,马的习惯,她应该怎么做。

第一圈骑师就收手了,让她自己控缰。

骑师:“你要是太胆小,马是会自己做主的哦。”

她就不敢太胆小,很认真的自己持缰。

第三圈,骑师问她累不累,不累她就去上马,两匹马一起走。

骑师的马更调皮一点,她的马就很稳定。

这一圈,骑师的马一直挤她的马,又是扬脖子又是过来蹭,她的马就不紧不慢的走,那马闹得厉害了,它就张嘴假装要咬它把它吓一跳。

它是真的跳了一下。

幸亏是骑师,很自然的控住了马。

骑师:“哟喝!

小调皮鬼。”

吃过午饭,做了个马杀鸡,又休息了一下,她才再回来。

骑师带她去看在马厩里的马儿,全都很开心的在等着人来,一个个把头伸出来,看到骑师带着她过来就扬脖子打招呼,漂亮的大眼睛一双双全都望过来了。

她还是骑了上午那匹母马。

骑师这回带着她用稍微快点的速度绕圈走。

骑师:“你别怕,这圈它是绕习惯的。

你放松它就带着你走完了,你别把缰握太紧,别给它错误信号就行。”

然后骑师教她怎么骑才不颠屁股。

骑师:“把腰挺直,两条大腿绷一点,用点劲,大腿用劲,这样才不费力。”

她上午就把屁股硌得很疼,赶紧乖乖的学。

在圈里绕了几圈后,骑师又带她去别的地方骑。

这回她就看到一大片骑马的演员了。

全是《清穿》剧组的。

陆北旌和一群王爷阿哥们就是骑着马在以均速绕圈,骑师们在外围保护他们,指点他们的动作。

其中年纪最大的是康熙爷和大阿哥直郡王的扮演者,太子的扮演者据说也有六十了。

其实这演父子的三个人年纪都差不多,康熙王六十八,大阿哥六十五,太子六十。

于导之前让陆北旌扮嫩,现在就让他照着真实年纪来。

于导:“四爷这个年纪就该是四十多的样子。”

陆北旌:“……”

往下的阿哥们的年纪也是错开的。

最小的十七十八选的都是十五六的男孩子。

这么一大批帅哥骑马,狼烟动地,声势惊人。

……她就不过去了。

于导很猛。

她一直以为他拍戏都是慢吞吞的来。

但是木兰围场的骑马群戏——五百个群演

在演员到马场的第二天就开始拍了。

这五百个群演有的是群演公司那边找的人,有的就是马场的职品。他们需要分别不同的穿各个旗的军服,扮演不同的士兵,在场上来回的奔跑。

还是非常辛苦的。

这也是她第一次认出了八旗都是哪几种颜色。

上三旗直属皇帝,也就是康熙,所以这三个旗在跑的时候,康熙皇帝的扮演者也下去陪跑了。演直郡王和太子的演员也下去了。

其他几位皇子严格按照史实中所载的陪皇帝国猎的次数挨个下去陪跑。

这一幕是不需要妃嫔的。

所以她才能在一边继续练自己的。

怪不得于导给她的时间这么充足。

她看过剧本!她上马的次数只有三次。一次是雍正还是四阿哥时,两次是雍正登基后。

但扮演她女儿的二格格倒是有许多骑马的戏,她练的比她辛苦多了,小姑娘才十五岁,天天在两位骑师的帮助下训练。

像她一样需要训练的未成年演员很多。而且男女各半。

不过少女演员中最大的只有二格格和扮演直郡王女儿的大格格。

直郡王的扮演吉现在见到这个小女孩就是满口“大格格”, 每天难得的用餐时间都叫这个小女孩一起过去吃,单独给她开小灶,小女孩虽然也算是个小演员,但是有直郡王这么带着,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丰富了,演的也越来越真情实感了。

似乎皇家年长的女孩不太多。除了直郡王家的女孩子,就是四爷家的女孩子。

所以二格格才跟直郡王的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